案例三 体验
体验,既是一种活动,也是活动的结果。作为一种活动,是主体亲历某件枣并在此过程中对事物产生真切的感受,从而形成某种态度和认识的过程;作为活动的结果,是主体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,对其中所隐含的道理和意义形成的独特感受和领悟。这种感受和领悟是直接的、极具个人特征,他人无法替代,而且往往是深刻的。
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,是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。各领域的学习,尤其是涉及到情感态度方面的学习,都是离不开相应的体验的。例如:要使幼儿对数学学习感兴趣,就需要引导他们切实感知和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、游戏中是有用而且有趣的;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,就需要多给他们讲故事,一起阅读优秀的幼儿读物,让他们被精彩的故事、精美的画面所吸引。而在社会领域中,体验更是一种必要而且有效的学习方式。
例如,在社会规则的学习中,模仿、同化和强化都可能让幼儿表现出符合规则的行为,但“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”是不利于儿童形成自觉性和主动性的。因此,理解规则的意义是必要的。但对幼儿来说,理解规则的意义往往不能靠说教,而需要以实际体验为基础。请看一个例子。
班里新开了一个活动区,里边放了一些以前没有的玩具。孩子们都被吸引了过来,一下子挤进十几个人:不一会儿,争吵声、告状声就传了出来。
“老师,您看看吧!里边人太多了!都没法玩了!”
“那怎么办呢?”老师问。
“不能一下子进来那么多人!这里边最多只能进五个人!”
“先来的先玩,后来的得有人出去了才能进来!”
“我们做几个挂牌放在活动区门口,谁先来就拿一个挂在脖子上,没有牌子的就不能再进来了!”
……
孩子们体验到没有规则的不方便,理解了规则的必要性,于是,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己商议制订了规则并自觉地遵守。
原载于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解读